本報湛江訊 (通訊員 湛組軒)面對臺風災害造成基礎設施受損、生命財產損失等情況怎么辦?今年3月,在廣東湛江市干部素質能力提升專題培訓班中,開設情景模擬演練環節,參訓學員扮演縣預警預報組組長、受災群眾安置救濟組組長等10個角色,切實提升解決突發情況的能力。
近兩年來,湛江市實施干部現代化建設能力提升計劃,圍繞“百千萬工程”、制造業當家、綠美湛江生態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等中心工作,聚焦干部能力剛需和專業短板,構建“靶向施訓—沙場練兵—戰果轉化”實戰培訓體系,舉辦“小而精、急需用、短平快”培訓班17期,培訓干部3200余人次,為干部精準充電蓄能。
堅持“干什么訓什么、缺什么補什么”原則,深入開展多層次需求調研,緊扣干部實際需求建立“點餐配餐”機制,分級分類開展專題培訓,有針對性地設置提升高質量發展本領、服務群眾本領、防范化解風險本領課程136門,中國式現代化湛江實踐案例課程53門。其中,針對政務部門對人工智能知識技能需求迫切這一現狀,開設《人工智能賦能公共部門效能提升——政府智能化轉型實戰工作坊》等18門專題課程。
聚焦過去灌輸式培訓方式難以激發干部學習興趣、光聽不練知識留存率低等問題,該市摒棄單一理論授課模式,引入案例教學、登臺打擂、情景模擬等多元教學手段,大力挖掘重點項目建設、鄉村振興、特色產業等工作現場,為實戰培訓提供生動且實用的“戰場”。
在全市AI賦能高質量發展專題培訓班上,邀請全市第一個正式接入DeepSeek的政府部門——湛江市司法局工作團隊上臺進行案例分享,講解從頂層設計、技術攻關到場景落地的探索和實踐過程。此外,組織學員到廣州數據交易所(湛江基地)開展現場互動式教學,直觀感受數據產業的發展現狀。
在案例教學中,該市用好正反兩方面典型案例,通過成功案例樹標桿、失敗案例劃紅線,沉浸式構建“思辨—復盤—遷移”的閉環教學模式。在提高服務群眾能力專題培訓班中,選派經驗豐富的基層干部分享應急處突、群眾信訪等方面工作經歷,并提出現實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引導學員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外,選派20批次390名干部圍繞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等主題,通過現場講解、材料展示、PPT演示等方式登臺打擂,曬成績、談體會、講打算。制定情景模擬教學12類清單,把鏡頭對準重點項目建設、應急處突、信訪維穩等急難險重任務,組織15批次150名干部隨機抽取模擬題目,現場展示事件處理全過程,并組織政法、發改、應急等部門領導觀摩點評。
建立培訓成果轉化體系,提供實戰平臺,推動學員在急難險重任務一線實現學用轉化。組織152名學員到28個市直單位跟崗研修,帶著課題到重大項目建設一線開展調研并形成調研報告,其中10篇優質調研報告供市委市政府決策參考。選派4批352名年輕干部下沉一線,為困難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782個。引導177名學員組成項目組,深入試點鄉村,培育遂溪烏塘“仙品荔”等12個“鄉村綠化+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典型。通過舉辦AI賦能高質量發展專題培訓班,在全市強化人工智能應用理念普及工作,多維度提升干部信息化素養,儲備150名精通智能化運用的干部,推動AI技術深度融入政務服務、社會治理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