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書記,你又下隊呀……”
走在江西省南昌市灣里管理局梅嶺鎮立新村的鄉間小路上,不時有農戶停下腳步熟稔地打招呼。他們口中的鄧書記,是國網南昌供電公司派駐立新村的第一書記的鄧皓。
灣里管理局梅嶺鎮立新村屬“十三五”省級貧困村,位于梅嶺鎮“竹海明珠”景區,海拔420米,總面積8.5平方公里。2023年9月,鄧皓被派駐到這里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任職的500多個日夜,他圍繞組織建設、產業發展、人居環境、基層治理等四個方面攻堅克難,努力繪就立新村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新畫卷。
俯下身子以村為家,當好村情民意的“明白人”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到村任職后,為快速了解立新村村情民情,鄧皓揣著小本子,白天就往田間地頭跑,與群眾嘮嗑聊家常,熟悉村容村貌,晚上提著手電筒走村入戶,宣傳惠民政策、傾聽群眾訴求、謀求發展思路,很快與群眾打成一片。僅駐村三個月,他就走遍了8個自然村573戶。
“村里的主導產業是什么?適合發展什么產業?如何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敬業的他仔細梳理著群眾訴求和自己發現的問題。聚焦民生需求,鄧皓大力推進立新村“兩整治一提升”項目,完成荒地整治7.5畝,水渠砍雜2000余平方米。修復盤山公路5處塌方點,打造澗壁自然村“四融一共”富裕樣板工程,助力文旅+民俗等立新村核心產業品質服務提升,壯大村集體資產“三資”規模池,為資產收益性增長村集體經濟注入動力源。同時,積極推進立新村配電網建設,自2023年至2024年共投入677萬元建設立新村配電網,為立新村鄉村振興提供可靠的電力保障。加快新能源建設,相繼投入60余萬元在立新村建成3個光伏,車棚+充電樁一體化站,既滿足新能源車輛電力需求,又助力民宿經濟發展。一項項務實的舉措,一串串看得見的數字,贏得了村干部和群眾的一致認可。
“在老百姓心中,只要你幫助了他們,他們就會打心底里認可你?!编囸┱媲樘寡耘c群眾的相處之道。
黨建引領凝心聚力,當好黨員群眾的“主心骨”
“人心齊,泰山移”。鄧皓從抓班子、帶隊伍、強堡壘入手,進一步增強農村黨員、群眾干事創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緊扣黨建引領關鍵,提高村黨組織領導力,發展3名入黨積極分子、1名黨員、為“兩委”換屆儲備2名后備村書記。扎實開展主題教育,提素質。帶領駐村工作隊牢牢把握深入學習黨紀學習教育,增強村干部廉潔履職意識,堅決做到“學紀、知紀、明紀、守紀”。扎實做好組織共建活動,以國網“村網共建”嵌入村治理網格化,共享信息互動,累計服務120余人次,解決130余起用戶訴求,以支部結對共建、“三會一課”、黨員結對幫扶等方式,協助立新村黨支部做好黨員教育管理,不斷加強立新村黨組織戰斗力。
與此同時,積極發揮制度約束作用,精心運營南昌市唯一的電力愛心超市,并將梅嶺鎮黨員百分制管理考核制度與南昌供電公司共同建設電力愛心超市積分制有機結合,引導黨員在土地流轉、環境整治、移風易俗、殯葬改革等鄉村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截至目前,電力愛心超市累計為全村130戶常住村民發放積分19.5萬分,兌換米油面鹽等4類8823件日常生活用品共計19.5萬元,以小積分撬動立新村基層治理大進步。
拓寬渠道發展產業,當好強村富民的“領航員”
要穩定脫貧,先強村富民。如何才能讓老百姓穩定脫貧致富?鄧皓通過走訪發現,立新村高山生態資源相對豐富,他想,絕不能讓老百姓捧著“搖錢樹”受窮,端著“金飯碗”挨餓。
鄧皓積極發揮雙重身份和作用,在消費幫扶中做好橋梁和紐帶,緊盯市場產品供需兩端,以滿足更多消費者需求,助力優質農特產品走向更大的市場。
充分發揮高山地勢特色,與立新村“兩委”班子開拓思路,積極探索高山生態資源,發動黨員積極參與隱仙居農業生態旅游項目和立新蔬菜基地項目,發展高山蔬菜產業。完成小沙田后垅、熊家門口、跌水溝等荒地復耕任務,復耕撂荒的大沙田135畝水田,種植無公害蔬菜、家禽、魚、水稻、油菜等“菜籃子”“米袋子”工程,促進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和村民增收。加大消費幫扶力度。將立新村木林畜禽養殖合作社銷售農產品納入國網公司“慧農幫”平臺,幫助立新村銷售生產的高山水稻、綠色蔬菜等產品,解決立新村高山產品銷售難問題。2024年全年,立新村脫貧戶收入與去年相比,約提升12%。據統計,自開展定點幫扶以來,國網南昌供電公司通過蔬菜基地租賃、撂荒地復耕補貼、光伏發電收益、電力愛心超市等項目,累計為村集體和村民增收113萬元。
近年來,立新村先后榮獲江西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國網公司助力鄉村振興示范村、“村網共建”國網公司示范點、江西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榮譽,鄧皓也被評為“南昌市優秀駐村第一書記”。
通訊員 易舒
鄧皓(右一)和村民在高山大棚蔬菜基地一起勞動。易舒 攝
鄧皓在查看高山水稻生產情況。易舒 攝